
何為溫泉機標配
作者:王艷平
東北財經大學教授,留日博士
有幸再次參觀連邦溫泉科技,看到了原溫泉實驗室的華麗轉身,變成了一個溫泉文化的情景廳堂,很是贊賞那個創意想法及其建設。進去后就如走到了專業的溫泉主題咖啡廳、茶室,當然目前還沒有擺上茶具,只是那個氛圍很適合于。就覺得能把文化的工廠店改為工廠的文化店,僅僅就是把文化與工廠掉了個兒,真是“前進一“小”步,思想大飛躍”。看那工程量,沒有個百八十萬元也差不多,這還不論思想上的設計費呢,當然那個設計是免費的,是公司自己想出來的畫面。
(連邦溫泉科技展示廳)
公司企畫部門的陳昕經理向本人介紹了“溫泉機的標配”情況,此前也聽過公司法人的提及與設想,這次真的是全面見識了,其包括高濃度碳酸風呂、絹水素風呂、日替風呂、云流風呂與流泡風呂、電氣風呂與低溫桑拿浴(溫泉霧桑拿)。
從文字介紹上看,顯然與日本科技及其文化有關。在這里不想就其健康效果進行闡述,因為在我國溫泉及相關領域,人們似乎都這么說,也都會說了,似乎專家很多,呈現一片文字、聲音與音容笑貌的繁榮,識文抓字者都知道搶占道德高地、控制話語權和表現關于健康的邏輯,而本文只是借助“溫泉機標配”這個話題,談談屬于個人的一點點粗淺看法,而不談常見的文字表達。
所謂標配,冷眼一看就是標準配置的意思,提示著標準與參考語境。從企業角度而言,可能以標定配,落腳于配,通過配標來完成銷售活動。企業畢竟是要盈利的,公司需要經營。但學者更看重那個標字,標為何物,標的意思到底是啥。直言之,標配之標,就是提高門檻,就如制定《溫泉標準》一樣,可以提高整個行業的產品質量。眾所周知,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,也是空間與土地大國,不用說其長處,就說其不利,那就是容易產生投機行為,容易魚目混珠。因而從這個意義上看,強調標配,可以阻止投機者進入市場。有關國民健康的事情,總要設置些門檻,作家可能可以自由寫作,但餐飲服務等就不行了,總得有生產場所,需要衛生防疫、健康等資質。
本人一直認為,“標準”、“標配”是兜底的,只要有不誠信現象,所謂的“標”就有發揮作用的空間。但對于誠實者、認真鉆研者而言,那個標可能就不起作用,因為其產品質量可能遠高于標準。就如日本的溫泉旅館不參與評星一樣,因為其有文化自信,他們多是家族企業,家族的歷史與名譽,在他們心中被看得比標準還重要。當然,他們還增加了一條理由,那就是客人是來放松的,一旦摻和了“標”什么的,排出了檔次,可能就受制于人,那個人是指“官方”機構,如果是為了榮譽而受制于人,那是不值得的,為了客人利益,接受管理督查,那倒是可以接受的。據此可知,“達標”是重要的,但雖然重要,萬不可放棄文化特色,更不能原本就已經很高了,而去就和在其下的低位之標。應該講,達標是知名步,而一旦很多企業過了那個標準,文化就是當務之急了。就如什么是小康一樣,如今可能對貧困家庭有意義,而對上千萬的高收入者而言,那就是一個過去時。
所謂標配,一定有五六七八個湯,那情景很類似于三人為組,五人則伍,十人就是隊了,再多就是連排營團,更高還有軍師等。如那個陣勢很大,假如是打仗的話,有個敵我雙方,氣概很重要,可若是和諧社會,陣勢太大也不好,對個體的體驗者而言,沒有對陣的情況下,太大了也容易失去個體意義的存在感,會找不到自己在哪里,容易產生我還在嗎的疑問。因而五六七八那樣的數字就可以了,少于十指數量,但又不是一根兩根,以五為中心,偏多為優,偏少次優,良也不錯,休閑又不是爭上游。
因而標配提供了一個場,具有場效應,自然也會有場強分布,一個矢量空間,客人在那個環境中會被“磁化”的,看似自由,心有所向,那是一種積極的心態。同時有那么幾個湯,形成一個標配,讓人覺得富富有余,但還沒有失去掌控感,客人泡完這個泡那個,炯然有序,優哉游哉,不慌不忙,不閑有聊,還形成了一種儀式感。
泡湯游客并非一定就是專家,因而溫泉機標配很講究“有感”,除常識的溫度感之外,碳酸湯呈現的是氣泡,高濃度者氣泡更多;絹水素湯則呈乳白色,日替表現的是種類之變,有馬鐵泉表現為紅色,云流與流泡風呂講究的氣泡加速度。氣泡還分大小,那噴出的是水還是氣,這些都有講究。電氣風呂講究的是“觸電”,人們怕觸電,也渴望小觸電,又想又怕就構成了誘惑。當人“觸電”了,有感是自然的,或就是為了那“口感”。溫飽之后,體感就替代了口感,感官是有順序的。而巖風呂和壺風呂,暗示的是泉源與室外。不覺得有的為何叫風呂,有的叫溫泉,有的叫湯嗎?在溫泉機領域內,三者是有差別的,風呂與錢湯有關,一種消費性的沐浴,而湯指那熱水本身,關聯著可利用,而稱溫泉則是看中了水中的科學指標。